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

真气运行法

http://bbs.yaolan.com/thread_51412972.aspx

一、锻炼须知


  真气运行养生实践锻炼,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,持之以恒,勿求速成,也不要畏难而退。在锻炼期间,要顺乎自然,不要 执意妄想,勉强追求。否则,欲速则不达,越是一意追求,有急躁情绪,就越是不进步;意态越是融和自然,真气发动就活泼,进步就越明显。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 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。“恬憺虚无,真气从之”正是这个意思。
  在锻炼过程中,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,出现各种触动现象,要泰然处之,不必惊慌失措,也不要执意追求,稍时 便会消失的。

1、初学者因要思想集中,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。但是,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。在锻炼时,要避免他人干扰。调息要求鼻呼鼻吸、自然呼吸、注意呼气、 吸气任其自然、不可用口呼吸。(自然呼吸,就是平时怎么呼吸还怎么呼吸,不要深呼吸啊,腹式呼吸啊,深细均长啊,对呼吸进行人为的调整控制。环境也不一 定要很安静,有点杂音没事的。)
2、注意不要在大饥、大饱、大怒、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锻炼。当风、雨、雷响时暂勿坐,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,发生不适。(练到一定程度,真气的感觉明 显时,如果练功时突然受了惊吓干扰,会不舒服,但是不要紧,弄清楚是怎么回事,平静一下心情,再继续练习一会儿就没事了。不必担心会象武侠小说 那样,一遇干扰就走火入魔。)
3、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养生实践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。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,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。这种运行的力量,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。 勿用意识导引,任其自然,要行则行,要止则止,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。
4、尚未通督之前,须保存精力,节制房事,以免影响进步。女性如遇例 假,不宜意守下丹田,可守中丹田(心窝部)。怀孕前期(1-4个月)不宜练,中后期可以锻炼。

(一)姿势要求

1、坐式。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,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,自行选择。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,且易麻腿。 因此,一般采用垂腿(坐椅凳)坐式较为便利。

(1)盘腿坐式。“双盘式”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,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,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。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,但没有相当功夫不 易做到。“单盘式”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,手势如前法。这比双盘易于做到。“自由盘腿”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,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。(初学者不要盘腿坐,不太适合

(2)垂腿坐式。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,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,小腿垂直,两脚平行着地,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(拳眼相对)为准。两手心向下, 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。两肩下垂,腰须直,勿用力,不要挺胸驼背、仰面低头。下颌略向回收,头顶如悬。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。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。 (这些距离和角度不要太刻意的追求,舒适自然为度。椅子的高度能让小腿和大腿垂直最好,差一点也没事呵。) (坐在椅子上时,大腿不要全压在椅子上,只 让屁股坐在椅面上,大腿不接触椅子为好)

  

2、卧式。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,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,左手放在左胯上,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,或体弱不 能坐者采用之图。

3、站式。站式有各种姿势,在这里不一一介绍。兹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,以为坐功之辅助功。两脚并立,两手覆于丹田 (左手掌心覆于丹田,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)。松肩垂肘,含胸拔背,虚心实腹,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。

4、行式。行路和散步时,目视前方三五步处,意守鼻尖,神不外驰,依行路的速度,一般为三步一呼,一步一吸,四步一个 呼吸。如能长期锻炼此法,对走长路很有帮助,可以久行不倦。

(二)五官要求

1、口腔。口唇自然闭合,上下齿相对,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,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。唾液分泌得多了,将舌放下慢慢地咽 下去。 (不要纠结于80度90度,舌尖自然抵着上牙根就行了)

2、眼睛。闭目内视,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。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,就内视心窝部。(内视=意守=把注意力放在某个 位置,心里想着某个位置)

3、耳朵。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,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。保持从容自然,不可憋气使呼吸不畅,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 法。 (如果刚好呼吸道有病,呼吸声很粗糙,也要顺其自然,不要强行克制)

4、呼吸。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,一直是注意呼气,吸气任其自然,不加注意,自无流弊。丹田真气充实后,自然地贯 通督脉。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,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。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,无须追求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,若存若无,呼吸表现的更加自然。这时外呼 吸就无须注意了。

5、收功。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时候,慢慢睁开眼睛,搓搓双手,再用双手搓面,最后用十指梳头片刻,再慢慢站起来活动。(收功后,不要马上洗澡上厕所)


lurenyi同志找来的图

卧姿:




意守的部位:






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

1. 方法。做好练功准备,放松身心,集中思想,精神内 守,在呼气的同时,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。(初学者都会有杂念,心不可能完全静下来,正常现 象,没有关系。发现有杂念了,就把思想拉回来想着心窝部,)(吸气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,呼气时想着心窝)
2. 时间。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,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。假若条件许 可的话,每天固定时间练功,养成习惯,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。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,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。要求每日早、中、晚练习三次,每次二十分钟。 如认真操作,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。(能做到一天三次当然好,不过一般早晨没空,中午也够呛,只剩下晚 上了,晚上能认真练,效果也不错,如果晚上时间多,可以多练几次,练几十分钟休息下,再练几十分钟,时间多的话,一个晚上可以练三四次)

3. 效果。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,姿势也不够准确,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,腰背酸 痛,呼吸也不自然,舌尖抵不住上腭等,这都是自然的现象。不要有顾虑,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。("心窝"就是“中丹田”,是以巨阙穴为中心的一 片区域,不用太拘泥某一点。沿胸前正中线,顺着硬硬的胸骨往下摸,骨头结束后再往下一两厘米就是巨阙穴,守这一片软乎乎的胃区就对了)

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
1. 方法。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,就可意息相随,自心窝部开始,呼气注意丹田,不可 操之过急。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。(第一步练成功的标志,不一定 是心窝发热,体质虚寒的人会发凉,有胃病的人可能心窝痛,有心脏病的人会有类似发病的反应,也有人是心窝发胀,发紧,下坠感,都是真气聚集的表现,这些感 觉稳定后,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)(如果不主动练第二步,一直守心窝,多数情况下,真气也会自行下 到下丹田,自动完成第二步) 
2. 时间。依法每天三次,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,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。
3. 效果。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,脾胃功能已有改善。真气沉入丹田后,周围脏器如 大小肠、膀胱、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,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;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。(这里的丹田指 的是下丹田,以肚脐下三寸的关元穴为中心的区域,说穴位时的寸是中医上的同身寸,三寸就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四指并拢时的宽度)

第三步 凝神调息守丹田
1. 方法。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,就可以把呼 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。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,以免发热太过,耗伤阴液,犯“壮火食气”之弊。呼吸放自然,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,用文火温养。“少火生 气”正是此义。守下丹田时意念要轻,若有若无,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下丹田最好。而且这时,可以呼气 才想丹田,也可以吸气呼气都想着下丹田,不再要求只有呼气才想丹田了)
2. 时间。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。每次半小时以上。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, 需要时间较长,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。
3. 效果。由于任脉通畅,心肾相交,中气旺盛,因此心神安泰,睡眠安静。凡患有 心火上炎,失眠多梦,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,都有好转。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,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,体重增加,精神充沛,元气充足,肾功能增强。 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,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。肾水旺盛,肝得滋荣。因此,在这一阶段,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。坚持锻炼, 自然痊愈。(刚刚练到第三步时,因为真气不足,进入下丹田后,不能充满丹田,就没有气感了,好象气全没了似的,这时 不要担心,继续坚持意守下丹田,真气充足了下丹田就会有气感)

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
1. 方法。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,真气沿督脉上行的 时候,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。这就是勿忘。若行到某处停下来,不要用意念去导引。这就是勿肋。
2. 时间。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,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 右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。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,而且力量很猛,震动很大。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,并且力量也不大。大多数在十天 左右通督。
3. 效果。通督之后,一呼真气入丹田,一吸真气入脑海,但不可有意追求,一呼一 刻形成任督循环,养生界称此为“小周天”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,才能感觉到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”的实际情况。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,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 强。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、失眠健忘、腰酸腿软、月经不调、精神恍惚、易喜易怒、心慌气短、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,都可得到改 善。长期坚持,可以康复。因练功经络通畅,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,效果明显。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,身体轻捷。

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
所谓元神,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。与识神对立。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。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,元神为体,识神为用。第四步功已通督脉,肾气不 断灌溉脑髓,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。心主神明,心气上照于脑,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。

1. 方法。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。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。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 通。如果头顶百会穴(上丹田)处有活动力量,也可以意守头顶。可以灵活掌握,这叫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。(功夫很 深时才能守上丹田,我们一般守下丹田或中丹田就好了)

2. 时间。每天三次,或更多些,每次一小时 或更长一些。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。大约一个月左右,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,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。

3. 效果。根据身体的表现,尤其是丹田与头 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,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,内分泌协调而旺盛。这种力量有形有色,功夫越深,表现的越明显活泼,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 就更好,真气也就更加充实,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,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。因活力旺盛,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,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 免,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。坚持锻炼,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、益寿延年的效用。

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养生实践(静功)锻炼过程中的总体概况。在实践中,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具体条件又不一样,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。鉴 此,锻炼时既要顺乎自然,灵活运用,不能刻意拘执;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,耐心求进,持之以恒,不可自由放任,实为成功之要诀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